博客年龄:18年6个月
访问:?
文章:338篇

个人描述

姓名:颜光明上海汽车记者。采访之余,先后参与一些汽车专题的策划,如央视12集专题片与汽车同行、新民周刊汽车竞争文化角力、汽车导报100期特刊我们与汽车一起走过、以及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记者眼里的外国汽车》;此外,还在同济大学举办过汽车文化系列讲座,在有关报刊开设汽车专栏等。现仍奔波于一线采访,笔耕不缀。

实用油耗考量厂商良知

2006-08-23 21:26 阅读(?)评论(0)

在实用油耗问题上,如果厂商从消费者利益的角度出发,把真实的情况(产品的性能和特点)告诉消费者,设身处地地为消费者提供正确的驾驶和节油方法,不就会减少抱怨,甚至会转化为对厂商的信任?所以,请各大汽车厂商收回各种推广时的时髦词语和华而不实的忽悠,还是把汽车当作一种民生,让消费透明起来吧。

实用油耗考量厂商良知

撰文/颜光明

       在有关理论油耗与实用油耗误差面前,舆论倾向终将导致一种谴责,会上升为良知和诚信度的审视。

       事实已经很清楚,长期以来消费者对厂商出具的百公里油耗限值一直持怀疑态度,私下里见到不少车主们经常在比较,或探询油耗误差的原因。这种情景在有车族的生活中就像“你吃了吗?”的问候语。强烈者会埋冤几句,没耐心的就要发泄了 ,但更多者则选择了无奈,对厂商的诚心表示怀疑。由于实用油耗的测试鉴定以前没有权威机构可以界定,也没有法规条文和标准可依,尤其是在当下油价居高不下,实用油耗误差问题就变得很突出,异常敏感,最终酿成关乎社会民生的大事,惊动了要国家法改委发文出台有关规定才能平息“油耗事件”。我想,结果只是个时间问题(油耗明示制度将会出台),但引起我们思考的则是,一些号称“为用户创造价值”,将“客户第一”喊得震天响的汽车厂商在关系到用户切身利益的“油耗”面前为何不说实话?厂商明知有些车耗油(实际使用中抱怨很多),却非要通过各种方式来掩饰?

       长期以来,一些汽车企业老是给人长不大的印象,就像不遵守交通同规则的行人乱穿马路,总是要玩些“猫捉老鼠”的游戏。不是钻政策空子,就是打擦边球,耍小聪明,有的更是道貌岸然,店大欺客小,还自以为是。如最典型的就是大家议论最多的“理论油耗”,这是厂商出具最低百公里油耗的限值。也是一个有猫腻可钻的空子(各有自己的依据),事实上,这是谁也不信的“数值”,实际油耗肯定要大于理论油耗,而且偏差不会小。大家也清楚,理论油耗是在专业工况下测试的结果,不代表真实的实际使用状况。就连一些厂商都对理论油耗表示“仅作参考,不做凭证。”如某一款美系中高级轿车与日系中高级车比较,耗油明显是前者要比后者高,这是被实际使用所证明的事实,但厂方非得请某机构测试证明其油耗是低的,尽管有红戳证明,这只是个在非正常使用下的专业测试,出来的是理论油耗数据。从外表看,在相同车型中美系车要比日系车重半吨,再不懂车的人也会看出名堂来,这车哪有不耗油的?再说,耗油和省油都是相对于产品本身而言的量化概念,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和要求才行。

       此外,像SUV这样的车,大家都知道这不是省油的车,但不少厂家就喜欢搞节油大赛之类的活动来证明这是省油的车。尽管结果总会报出冷门,有奇迹产生,但我认为这都不是常态,只是个案,没有普遍的意义。更何况在有些节油大赛中获得奇迹的车型不排除有人为的因素。所以,当把节油比赛作为一种商业推广促销活动时就很难免不沾染“秀”的因素,忽悠的动因。

       由此,我在想,厂商为何不把大家心存的疑窦当个问题来解答,却老是把精力花在“理论”和“比赛”的花架子上?

       从最近媒体披露的测试数据表明,理论油耗与实用油耗相差竟达4.37,这就意味着消费者的利益被严重侵害,难怪消费者要跳起来与厂商讨个说法。据悉,在被测试的25款市场上公开销售的车型(高中低三种类别的轿车)中,没有一辆不“超标”的,成了一个共性的“集体失语”现象,这就牵涉到一个企业对待消费者的态度问题。

       在实用油耗问题上,如果厂商从消费者利益的角度出发,把真实的情况(产品的性能和特点)告诉消费者,设身处地地为消费者提供正确的驾驶和节油方法,不就会减少抱怨,甚至会转化为对厂商的信任?所以,请各大汽车厂商收回各种推广时的时髦词语和华而不实的忽悠,还是把汽车当作一种民生,让消费透明起来吧。由此,当一些汽车品牌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时,为何美誉度则没有相应跟上,反而下跌? 反映在实用油耗与理论油耗的误差现象就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柴油轿车节能,动力强劲,达到环保要求,这已在技术上完全能够做到的不争事实。笔者认为,在当前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国内油价也居高不下的背景下,重视节能汽车,倡导小排量汽车消费看来是一个方向,它不仅能起到缓解石油紧张的压力,还能提升产业能级,有助于产品结构调整,树立正确的汽车消费观念,相信这也是符合国计民生的切实需要 

从黎以冲突看油价的敏感度 

撰文/颜光明 

最近以来,由于受黎以冲突的影响,国际原油再度上涨,每桶已接近80美元,一些专家们预测,用不了多久,每桶石油也许会冲破100美元大关。这不是危言耸听。据最近一期瞭望周刊介绍,今年4月中旬以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曾多次上演逼空行情,7次创出历史新高,707578美元关口先后失守。今年前7个月,油价已攀升30%。此外,美国油价因为西亚战火,一路往上飙。在714,盘中一度飙涨到每桶78.4美元,717的亚洲盘,也一度冲破78美元大关,最后收在每桶77.52美元。分析师预估,油价本周末就会涨到每桶80美元。 

石油危机再度逼近各汽车用油大国。据最近公布的2006年中国能源发展报告透露,到2010年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预计将达到50%。这是惊人的数字。据该报告批露的资料来看,我国是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1996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我国的原油进口已经突破亿吨大关,石油进口依存度(净进口量占消费量比重)达到40%2004年)。 

这意味着什么? 

事实上我国现在已经面临能源供应的安全压力问题。这不仅反映在需求上(我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能源消费大国,仅次于美国,取代了日本),关键是供应管道上。石油消费的比重在逐年上升,而依赖进口的缺口正在加大。因国际油价上涨的原因,国内的油价也随之不断攀升。从去年初到今年3月的13个月内6次调价,汽油出厂价每吨实际上涨950元。事隔两个月的526,成品油再次调解,93#汽油国家统一上涨每升0.40元。但有些地方已经离每升5元已经不远了(4.89 /升)。事实上97#98#已经过了每升5元大关。 

    有人算过一笔帐,0.8排量的长安奥拓,以一个月行驶1500公里计,用油75,以每升4元计油费共:300元,每年的用车成本不低于12万元,以使用10年计,使用成本约12万元。可想而知,对一些有车族来说,邮费的负担其实是一个不小的开支。这就难怪油价的涨幅会引起轩然大波,上升为敏感的民生问题。但我们看到,权威部门在解释油价上涨问题时总是离不开国际油价波动的因素,或从与国际接轨的角度去表述。最典型的说法就是,“随着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原油价格严重倒挂。”但老百姓的意见是,“怎么又涨价了?这要涨到什么时候才完呀?他们认为,光喊着要和国际油价接轨,但是为什么不像美国那样与费用合并(美国汽车的所有使用费用都包含在油费里)? 

所以,小小汽油调价已经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联。黎以冲突触动了世界石油的敏感神经,有人甚至惊呼会引起世界经济的衰退。同样我们也感觉到了石油消费的安全压力在加剧。 

毋庸置疑,石油资源只会越用越少,这将是困扰汽车发展的瓶颈。这就为什么近年来国内的不少有识之士在呼吁要重视汽车新能源的研究和开发,从战略的高度提出,“节能环保“既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未来竞争的战场。因此,反映在当前最热门的混合动力车的研发热就是很好的例子。但是,相对于已经商品化的普锐斯来说,业内人士指出,这仅仅是环保节能车,还没有达到专家们所期望的”新能源汽车“的理想模式。即便是这样,丰田公司已经在这部车上花了30余年的时间进行研发和完善。所以,丰田公司原社长张富士夫在五年前接受笔者采访时就说过,丰田要想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在安全环保上领先。事实证明,它没有说错。相对而言,当前国内研发的混合动力车则离现实需求还很远,其它的新能源汽车又处在科研阶段。现在看来,比较务实的还是推广节能汽车才是尊重实际,也是消费者最欢迎的事,如推广柴油轿车、燃气汽车等。 

“开柴油出租车每天可以节省50元,5年就能赚回一辆车钱。” 

这是日前笔者在上海坐一辆柴油捷达出租车时一位司机这样说的。本来上海捷达出租车就少,加上又是柴油版就越发好奇。司机说,他灌满一箱油(55柴油),可开1000公里(理论上还要高)左右。他认为,此车肯定省油,但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不推广? 据了解,上海柴油捷达出租车约300辆,都是从X牌照(小货车)转入出租车行业的业主。用司机的话说,这批车还是他们向有关部门“吵”来的。 

这就觉得让人不可理解了。司机说得很透彻,又是地方保护在作祟。柴油轿车节能,动力强劲,达到环保要求,这已在技术上完全能够做到的不争事实,在欧洲非常流行,被列入推广的节能汽车,但在国内则遇到不少阻力。笔者认为,在当前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国内油价也居高不下的情形下,重视节能汽车,倡导小排量汽车消费看来是一个方向,它不仅能起到缓解石油紧张的压力,还能提升产业能级,有助于产品结构调整,树立正确的汽车消费观念,相信这也是符合国计民生的切实需要。 

声明:我已将此文独家授权搜狐汽车,转载需注明来源“搜狐汽车”。

  最后修改于 2006-08-28 10:54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