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年龄:18年5个月
访问:?
文章:338篇

个人描述

姓名:颜光明上海汽车记者。采访之余,先后参与一些汽车专题的策划,如央视12集专题片与汽车同行、新民周刊汽车竞争文化角力、汽车导报100期特刊我们与汽车一起走过、以及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记者眼里的外国汽车》;此外,还在同济大学举办过汽车文化系列讲座,在有关报刊开设汽车专栏等。现仍奔波于一线采访,笔耕不缀。

本土汽车为何没有自信?

2011-11-18 14:40 阅读(?)评论(0)

搞自主品牌既要仰望天空,又要脚踏实地,还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所以,反思自主品牌面临的困局最重要的,看来还是有助于对过去的梳理,寻找当下正确的思路和发展方位。“道”不解决,“术”也就很难确立。

本土汽车为何没有自信?

撰文/颜光明

 

    日前一位前辈设计师在一个论坛上呼吁国人少买进口车,多买国产车,以实际行动支持自主品牌,激动的情绪让人感慨。他说,我们中国人设计的汽车为何不吃香,为什么洋人设计的汽车就是好的?老人说,关键还是不自信。无独有偶,国内一家汽车集团的老总在演讲中承认,自主品牌发展确实碰到了瓶颈,尤其下半年自主品牌整体销量下滑,问题的关键还是产品力不够。在与洋品牌竞争,或参与国际竞争中,确实存在着差距。他认为,过去争的是“资格赛”,现在进入了“选拔赛”,以后会碰到“淘汰赛”。“在残酷的市场面前,汽车企业既不能乞求政府在政策上的庇护,也没有理由抱怨消费者不支持自主品牌,关键是看我们的产品能不能为消费者创造价值。”

    这是实话,也是现实。谁也回避不了这样的事实。随着市场的严峻和竞争的加剧,自主品牌进入了阵痛和选拔期,以致淘汰也难以避免,这要有思想准备。其实,这并非今日之忧,是适者生存的竞争规律。尽管现在自主品牌在主流汽车中的份额还不大,但接受的程度已大幅提升,这也是不争的事实。问题是,现在能让国人满意的国产车还是不多,原因是产品力不够,或品牌力不强。最突出的就是在研发设计上属于自己的东西还不多,即便是有些车似乎吸引眼球,如果仔细推敲,还是似曾相识,含量不高。令前辈设计师不解的是,本土设计师为何干不过洋设计师,看来问题不光是体制和投入问题,还有眼界和能力及水平上的客观差距。看来,这才是自信不足的原因。然而,设计能否满足消费需求,是否创造价值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如果不意识到这一点,埋怨和抱怨还是无济于事。

    提到设计,总有点神秘,高深莫测,说法不一,看法也各异,甚至理解都会千差万别。这就涉及到汽车的审美和价值取向及文化层面的问题。故有人说,汽车设计属于“生活方式”的设计。也就是说,我们以往对于汽车设计的理解还是局限于表象,或是感性层面。但内行人还是认为汽车性能和技术含量的提升才是汽车研发和创新的关键,属于理性成面的功能设计切不可忽视。这就关系到技术路线和设计理念的深层次思考。而当下对于汽车风格与产品比较的讨论实际上最终都要追溯到这方面去探讨才能解密。相对而言,自主品牌目前还没有或形成自己的技术路线和设计理念,在风格和个性上也就很难苛求,其性能又有不确定性,对产品和品牌的支撑力有限。正如权威人士所指出的那样,“我们必须承认和国际上的差距,首先我们在汽车文化方面就有差距。”

从这个意义上讲,汽车设计既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最终离不开文化。也就是说,没有文化的设计很难有价值体现。事实上,不少自主品牌在摆脱了仿制设计之后又陷入了所谓的个性化、时尚化、数字化、跨界的“泥潭”,以为“新、奇、特”的设计就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或者跟风采取贴近战术,即便是借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是要有自己的东西才行,否则市场不买账,消费者也不认同。而那些“只想抓市场空档,进行投机”,陶醉在小概率成功的车企显然很难持久下去。故有人说,搞自主品牌既要仰望天空,又要脚踏实地,还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所以,反思自主品牌面临的困局最重要的,看来还是有助于对过去的梳理,寻找当下正确的思路和发展方位。“道”不解决,“术”也就很难确立。

然而,应清醒地意识到,事实上在发展自主品牌问题上我们错失了不少发展机会。这是谁的错?今天自主品牌面临的困局又是谁造成的?

“现实就是自主开发的绝对干不过技术引进的,技术引进的干不过SKD的。”一位老汽车人在反思这种现象时指出,“结果必然就是这样,你这么干,我也只好这么干,最后几乎全走到这个路上了。这就是企业自主研发之门紧闭,而引进车型、对外合资之路打开的结果。如果当时把技术引进适度放开,把外资、SKD这部分放慢,给国内自主研发留出一个‘窗口’,把这口气喘过来,整个局面也许就会好一点。”

我想,这样的教训是深刻的。其实谁都明白,技术引进和合资不是目的,国产化,自主研发,创立自己的品牌才是目的。然而,时至今日,又有多少人在吸取?重复引进还是阻挡不住,热衷搞合资的还在加紧上演,而且在产品和品种上不论是高端还是低端全都涌入,甚至出现了“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在充分挖掘技术存量,发挥成本优势的同时,加大力度抢夺市场,做大基盘,价格区间不断下探,从二线市场延伸到三四线市场,不仅挤占了自主品牌的低端市场,还扼住了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这样的现实状况对于自主品牌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岂能不忧?

所以,关注自主品牌的生存状态,树立自强不息的信心很重要。这将关系到已经设定的“强国梦”的实现。饶斌说过,“合资要以我为主,不管怎么样,我们要有自己的要求,愿望。”现在回过头来重温这句话,近三十年了我们做到了吗?当初引进技术的目的达到了吗?因此,在汽车市场繁荣之时重提本土汽车的信心,看来确实值得总结和思考。于是,人们不仅要问,推动中国汽车强盛之梦究竟靠什么?

2011年11月13日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