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年龄:18年6个月
访问:?
文章:338篇

个人描述

姓名:颜光明上海汽车记者。采访之余,先后参与一些汽车专题的策划,如央视12集专题片与汽车同行、新民周刊汽车竞争文化角力、汽车导报100期特刊我们与汽车一起走过、以及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记者眼里的外国汽车》;此外,还在同济大学举办过汽车文化系列讲座,在有关报刊开设汽车专栏等。现仍奔波于一线采访,笔耕不缀。

自主品牌众木成林

2010-05-24 22:54 阅读(?)评论(0)

近年来,以三大汽车集团推出的自主品牌所产生的市场效应业引起国内外广泛的关注,他们的战略思路和技术路线以及营销方式终于撬动了中国汽车竞争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首先,“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模式开始转变为反哺自主品牌的发展模式已成定势;其次,以国际化的对标思维来严格要求自主品牌的研发和制造已成潮流;再是,按产业链和体系化参于市场的全面竞争已是方向。由此,中国汽车产业在“ 合资化”的陪伴下终于走完了“学习过程”,开始独立自主了。所以,有人把它称之为“大国汽车的转身”。

自主品牌众木成林

撰文/颜光明

 

       如果问今年北京车展有什么看点时,谁都会说,最大的看点是自主品牌。这是以往历次车展所没有的盛景。无论是规模还是内容,品牌还是含量,都有质的变化与跨跃。

       毋容置疑,自主品牌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可谓扬眉吐气,大放异彩,与跨国公司不仅可以平分秋色,而且争抢风头。国际化的地域性车展的特征开始显现,有了地主之谊的感觉。

      这是历史的突变。有人说,这预示着中国汽车由大走强的起步。从车展释放的种种信息表明,中国汽车的概念这已不是纸上谈兵的分析和猜测,而是一次集体的行动和彩排,这种觉醒所汇成的精神力量犹如壶口瀑布,势不可挡。如果细究起来,这并非偶然,背后是有底气在支撑。与之相呼应的是,在世界汽车普遍下滑,中国汽车产业和市场逆势上扬的态形下,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的销量又是全球第一,自主品牌的业绩再拔头筹,抢了合资品牌的风头。

      在这样的背景下,自主品牌参展的自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足,尤其是在吉利收购沃尔沃成功之后,比亚迪又与戴姆勒签约电动车合作事宜等,这都为今年的自主品牌参展作了很好的铺垫,鼓舞了士气。

      从规模上来看,自主品牌占整个参展车辆的三分之一强,创历史新高;展出的面积也是历史上最大,有的甚至超过了部分跨国公司的展台;全球首发车型89款,国内车企就占了75款;亚洲首发41款,中国首发35款;概念车65款,国内车企业就占了22款。值得关注的是,本次车展上国内汽车集团参展的乘用车展品都在十余款车型以上,最多的达四十余种,车型覆盖率高,品质也大幅提升,包括概念车和发动机在内等。

      从展会提供的数字和亲历来看,北京车展自主品牌一改过去当配角的角色,在回归到主场的同时,有了东道主的感觉。其次,从整个展场的布局来看,中外汽车展品同台竞技,提供了公平展示的良好氛围,除德国大众另辟场馆外。再是,本土汽车展台布置水平都达到了能与国外汽车展台相媲美的水平。重要的是中国军团的展车阵营发生了变化。

       众所周知,以往提到自主品牌,都是以奇瑞、吉利、比亚迪三家为代表的非主流汽车居多,参展的表现总是给人以弱小和孤独的印象,受关注度往往被忽视,人气也不足,即便是做了很多努力,抱有很大的同情,但还是掌声少,挖苦多,甚至责难不断,不仅沦为车展的配角,还会被当成说事的由头。这样的尴尬,不堪回首。而今,由于他们的进步,开始赢得了市场的支持,重要的是在政策的鼓励下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关键是主流汽车的加盟使得自主品牌力量不再势单力薄,声势逐渐浩大,众木成林,成为中国汽车发展的主旋律。

       近年来,以三大汽车集团推出的自主品牌所产生的市场效应业引起国内外广泛的关注,他们的战略思路和技术路线以及营销方式终于撬动了中国汽车竞争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首先,“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模式开始转变为反哺自主品牌的发展模式已成定势;其次,以国际化的对标思维来严格要求自主品牌的研发和制造已成潮流;再是,按产业链和体系化参于市场的全面竞争已是方向 。由此,中国汽车产业在“ 合资化”的陪伴下终于走完了“学习过程”,开始独立自主了。所以,有人把它称之为“大国汽车的转身”。

      “主流汽车的自主品牌是严谨而可靠的。”

      这是市场的肯定,消费者的评价。作为答卷,三大汽车集团近年来推出的车型在市场的表现开始与合资品牌并驾齐驱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此次发布的新车型和展示的新技术表明,代表主流汽车的车型与技术与国外的距离不仅在缩短,声誉也在鹊起,撑起了中国车的形象。

      在这样的态势下,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也在跟进,“本土化战略”正成为合资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在本届北京车展上,不少跨国公司的高管都表示要积极支持合资企业产品本土化,而且要开发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本田社长伊东孝神表示,在广汽本田发布合资企业自主品牌“理念”之后,还将在东风本田启动自主品牌的项目。他认为,这是本田在中国本土化的一种深化,也是在中国立足长远发展的战略。尤其是德国大众集团董事会主席文德恩驾驶上海大众朗逸新车型出现在北京车展上时,足以说明合资企业的本土化战略已经升格为合资企业自主品牌的层面。而朗逸的成功证明,它不仅受市场欢迎,而且成了畅销车,月销超过了万台以上。

      奔腾、荣威、风神,在不同细分市场显示了“国家队”的实力和品牌效应。在本次北京车展上,不仅分别推出了品牌战略(自主品牌)、最新的新能源车(一汽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还有最具竞争力的A级车(荣威350),个性化的跨界车(东风风神H30CROSS)等。作为一种响应,广汽集团首次发布了自主品牌的商标和首款车型传祺,还有北汽集团亮相的三款新车型等,在不同层面上表达了在自主品牌上的信心。出现了3+2的新现象。一汽集团表示,在“十一五”投资129亿的基础上,再追加190亿元,计划在2015年形成400万辆的规模,其中自主品牌将是主角,而他们的品牌战略是“品质、技术、创新”。同样,广汽和北汽都在车展上表现出勃勃雄心,展台上集聚了不少人气。当然,像长安、华晨等在车展上表现也不俗,他们在自主创新上开始走向成熟,并清醒地意识到,汽车竞争不是体量上的比拼,而是技术含量的较量。华晨集团董事长祁玉民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华晨汽车不求最大,但求最强,他们坚信走高起点自主品牌创新之路,旨在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3到3+2的演变过程中,我们看到中国汽车在探索自主品牌的道路上尽管大家走的路子不一,表现方式迥异,不过都像黄河九十八道弯一样,奔流到海的方向是一致的。即便是今天业已形成蔚为壮观之气势,但如果认真地看过每家展台之后,依旧不敢乐观,虽然各家都有新东西,表面很热闹,但持有“孩子多了好打架”的想法还是有,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车要能形成市场竞争力其实并不多。有专家比喻道,我们要学会家具的摆放,多了未必有效果,少而精,反而体现了主人的实力和品位。所以,新品多,展车多,品种多并不代表竞争力。而是要拿出以一当十的精品和扛鼎之作。

     今年北京车展由于美国三大汽车遭遇破产和生存压力表现不是很积极,美系车显得异常冷落;因“丰田召回门”事件,整个日系车显得低调而沉闷;韩系车孤掌难鸣,反响平平,而唯独德系车高调参展,超越往年,破历史纪录,尤其是德国大众包下整个场馆,展出旗下全系列品牌成了今年北京车展最牛的展商。事实上,今年的车展无意中形成了中国车与德国车的对话。这仅仅是表层的现象,而深层次看,中国汽车要由大走强还得面对像德国大众这样的跨国汽车巨头的挑战,正视我们的差距,走出狭义的自主品牌的概念,将中国制造真正过渡到中国创造,成为超越国界的品牌,显然还有许多功课要做。

      从3到3+2 只是对一个产业发展历程的素描,但要真正形成中国汽车产业的合力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车展只是个秀场,真正的表演还是在市场,这才是真正的舞台。

2010年4月26-28日

修改于5月2日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