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年龄:18年6个月
访问:?
文章:338篇

个人描述

姓名:颜光明上海汽车记者。采访之余,先后参与一些汽车专题的策划,如央视12集专题片与汽车同行、新民周刊汽车竞争文化角力、汽车导报100期特刊我们与汽车一起走过、以及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记者眼里的外国汽车》;此外,还在同济大学举办过汽车文化系列讲座,在有关报刊开设汽车专栏等。现仍奔波于一线采访,笔耕不缀。

新版沃尔沃,进入“吉利”时代带来了什么?

2010-12-09 23:32 阅读(?)评论(0)

沃尔沃进入吉利时代具有现实意义。在业界为中国车企拥有世界豪华品牌感到欣慰之时,也希望中国车企在管理好这个品牌的同时,能让它升值,成为真正支撑自信的底气积累经验。应该说,这是个课题或是一大难题。在以往的中国汽车经营史上只有合资经营的经验,还少有过中方主导管理和经营洋品牌的先例。如果这一步被突破,中国车企立足于世界车坛谁还敢小视?如果说以往对“汽车弯道超车”解释过于牵强的话,那么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成功之举倒是真正意义上的在弯道超车。不管怎么说,属于非主流汽车的吉利现在脱颖而出的不争事实难道不引人思考吗?

 

新版沃尔沃,进入“吉利”时代带来了什么?

 

撰文/颜光明

    以新款沃尔沃S80L T4上市为契机,正式宣告了沃尔沃进入“吉利时代”。外界关注到,这是以沃尔沃百日整合为标志的一个重要节点,也就是说,沃尔沃从福特麾下正式转入吉利门下的又一个新旅程的开始,并成为中国车企下的一个世界级著名豪华车品牌。这无论是对中国汽车业,还是对国际汽车业来说都是一个颇具意味的事件,其现实意义谁都不会忽视。如果在十年前,这是不可想象的事,即便是今天,也是难以置信的事实。

 

       2010年12月1日,对于吉利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一天。这是沃尔沃正式成为吉利旗下推出第一款新车而举办的上市活动。这也是吉利收购沃尔沃品牌顺利交割生效,以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造访吉利在杭州总部画上句号后的高调亮相。随之,对于这场收购的风波和质疑乃至猜测等,在事实面前逐渐平息,归于常态。但是,这不等于风平浪静。用分析人士的话说,现在还尚难断定日后会怎样,谁也不敢过早下结论。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一个民营车企竟与老牌汽车巨头叫板,从老福特手里“娶回”瑞典“公主”,继而成为中国车企第一个拥有豪华品牌的车企,不论从怎样的角度去看,这是很有面子的事,而且非同一般的手笔,岂能不令同行刮目相看,就连外国同行都无不羡慕不已,堪称奇迹。对于业界而言,吉利这一步,不仅漂亮,而且扬眉吐气,为本土车企树立自信心提供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尽管如此,在进入吉利时代的沃尔沃并没有改变以往的做事风格和理念。新车上市选在中国大饭店举行。规格之高,气氛之隆重,确实正如李书福所承诺的那样,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互不干涉,是两个独立运营的品牌。提供给来自全国媒体的印象和排场以及仪式看不到有丝毫吉利的痕迹,就连视觉设计的所有展板、视屏,包括发给媒体手里的请柬都十分精美,保持了沃尔沃以往一贯的做派和风格,不失豪华高贵之风韵。观察者注意到,此次沃尔沃新车上市备受关注,人气很旺,大家都冲着沃尔沃改换门庭而去,看看这款豪车是如何新生,又有怎样的信息可不捕捉?

 

       事实上,新车上市只是个隆重的仪式,不等于有内容。简短的活动,只提沃尔沃的历史与品牌的铸就,成功背后的付出,以及骄人的辉煌。除了负责销售的致词宣布新车价格之外,在一曲大家都熟悉的“我的太阳”终了中活动也就结束了。就连媒体问答的环节都没有。这就难怪媒体感到不爽,这样的新车上市成了单纯的新车价格的发布。这种谨慎并没有打消媒体的刨根问底的好奇,对于常态性的新车上市活动现已演变为一种营销的手段,其新闻性的减弱或降低可以忽略不计,但真正的新闻还是新车上市的背后。所以,外界对沃尔沃的关注,与其说是担心品牌是否稀释,还不如说是会对其“汉化”的程度有何动作?

 

       海外媒体分析,沃尔沃被收购,在华发展持乐观态度,认为销售前景看好,有望超过预期。国内报道则称,沃尔沃复兴将押宝中国等。但更多的动作还是来自李书福本人的发话,沃尔沃要在两年内扭亏为盈,国产化要提度,同时又在忙于跑马圈地设立沃尔沃的新工厂等。诸多信息表明,沃尔沃在中国也许是一次历史的机遇。有关数据显示,去年全年沃尔沃在华销售增长80%,远远超过豪车市场18.3%的平均增长率,今年上半年则以108%的速度在增长。业内人士分析,巨大的中国市场需求使得沃尔沃在中国将会如鱼得水,尤其是在熟悉中国市场的经营者手里操盘,提高销量将不是个问题。

 

       “豪车不愁卖”。这是近年来中国车市的一大态势。如今年奥迪的销量逾20万辆,宝马奔驰分别达到15万辆和12万辆已无悬念。而这些豪车在中国未来市场计划都是几十万辆的年销售盘子,奥迪甚至发布了要用三年时间完成100万辆销售的勃勃雄心。在这样的背景下,李书福提出2015年沃尔沃也要分享豪车市场15万辆的蛋糕其实奢望并不高,光从沃尔沃征地建厂的规模来看,又何止这区区销量。从另一方面看,“本地化”也是一种优势。奥迪的成功的就是最典型的榜样。但问题是,沃尔沃的产业链能否支撑得住这样的销量?而从认知度到认同度的品牌信誉将重新塑造则是个不可小觑的挑战。尽管沃尔沃已经在豪车中享有“最安全的车”的美誉,其低调和高品位的风格也颇受消费者青睐,业已形成“低调奢华”的符号,但这都是在洋人管理之下的成果。现在人们期待的则是“汉化”的洋品牌如何绽放出新的魅力。

 

       从这样的角度看沃尔沃进入吉利时代具有现实意义。在业界为中国车企拥有世界豪华品牌感到欣慰之时,也希望中国车企在管理好这个品牌的同时,能让它升值,成为真正支撑自信的底气积累经验。应该说,这是个课题或是一大难题。在以往的中国汽车经营史上只有合资经营的经验,还少有过中方主导管理和经营洋品牌的先例。如果这一步被突破,中国车企立足于世界车坛谁还敢小视?如果说以往对“汽车弯道超车”解释过于牵强的话,那么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成功之举倒是真正意义上的在弯道超车。不管怎么说,属于非主流汽车的吉利现在脱颖而出的不争事实难道不引人思考吗?

 

2010年12月6日

 

     

 

 

 

 

  最后修改于 2013-12-16 00:31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